“截至目前,湖北省共有14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国家保护,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中部第一。”11月17日下午,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兴於在荆楚网直播间接受访谈时表示,地理标志产品正逐渐成为湖北具有地域特色产品的“保护伞”和“兴农富农”的良药。
2004年,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启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组织工作;2005年至2008年,湖北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技术审查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30个;2008年至2014年,湖北省新增国家地标产品105个,新增数量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
“恩施玉露茶”、“罗田板栗”、“宣恩火腿”、“羊楼洞砖茶”、“秭归脐橙”、“鹤峰葛仙米”、“襄阳杜仲”、“京山桥米”、“蕲春蕲艾”、“洪山菜薹”......截至目前,湖北省共有141个地理标志产品获国家保护,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中部第一;共有38个产品、144家企业获总局核准使用专用标志。近日,湖北省又有11个产品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技术审查,并将于近期公告保护。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其所具备的质量、声誉和其他特性取决于该产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起源于欧洲的原产地保护制度,2002年引入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对2100多个地理标志产品成功实施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我国对外交往及传播中华文化的媒介,在进出口贸易中享受无贸易壁垒通关的便利,同时也是WTO/TBT确定的知识产权类保护项目。
金爪白肚的梁子湖大闸蟹、甜脆爽口的洪山菜薹、鲜香筋道的公安牛肉……一说起这些地道的湖北美食,小编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对于资深吃货来说“地名+菜名”那才是最正宗的吃法,他们都是用舌尖来定位地点的。也许你不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美食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什么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就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湖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推介活动17日在武汉举行,助推湖北省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目前,湖北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累计达141个,总量位居中国第二位,11月初又有11个产品通过或原则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技术审查,使得湖北增量已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
(福利:文末部分有长江云小编吐血整理的141个产品名单,有图有文字,有这本手册就有了发家致富的机会啦!)
价值数亿的湖北“宝贝们”
从湖北的“国宝桥米”、“京山桥米”成为全国知名的“一袋米”,到“梁子湖大河蟹”成为湖北水产三大航母之一,作为国宴佳品进入钓鱼台国宾馆;从“竹溪贡米”三年产量增加3.2倍,产值增长4.4倍,农业人口人平增收982元,到“恩施玉露茶”通过保护性开发,品牌价值2012年高达4.06亿元人民币。
以随州香菇为例,当地通过3年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产品已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香港市场65%以上的份额,2013年实现产值40亿元,实现产量5.5万吨,出口创汇5亿美元,带动菇农12万人从事标准化栽培,引领了随州市、湖北省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地标产品逐渐成为湖北具有地域特色产品的“保护伞”和兴农富农的“加速剂”。2013年,湖北省恩施玉露茶、罗田板栗、宣恩火腿、羊楼洞砖茶和秭归脐橙在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议谈判中,被商务部和质检总局列入拟在欧洲保护的首批中国保护产品清单,这标志着湖北省地理标志产品正式走出国门。
宝贝多也是“瓶颈”
一枝独秀不是春。湖北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开发”的问题,141个地标产品,已核准企业使用专用标志的仅38个,只占总数的27%,且绝大部分只局限在本地,能走出湖北、走出国门的产品很少,严重制约湖北省地标产品的潜能释放。
“像四川的郫县豆瓣,发展规模已达500亿元,这既让我们看到了客观存在的巨大差距,也看到了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湖北省质监局局长王兴於表示,湖北省地标产品数量多、质量优、基础好,如能开发到位,其经济价值非同一般。湖北省质监局希望通过此次集中推介,助推地标产品产业化发展,并以此抓实、抓好精准扶贫。
吐血整理,湖北141件宝贝全在这里了!
(图说为“名称+来源+认证时间”)
ICP备案证书号:鄂ICP备15014435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SP4208811510049471
3326494371
949680807
345747076
396233718
善农优品
宝通寺路百瑞景中央花园|郢中镇楚贤路71号 © 2005-2025 善农优选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 400-027-4114 善农武汉: 027-88922366 善农钟祥: 0724-4228599 E-mail: Service@sinovio.cn XML地图